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科技发展利比弊大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科技发展利比弊大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五言诗在诗歌形式上比四言诗有哪些有利之处?
《诗经》里多是四言诗,到了东汉,已经有文人五言诗的出现,那么五言诗应该更早。
五言诗与四言诗相比,至少有两个优势:
一、信息容量大
不用想,五言诗每句五个字,信息容量一定大过四言诗。
比如《诗经》第一篇《关雎》第一句,“关关雎鸠”,只有两个信息:雎鸠、叫声如何。
如果是五言诗,可以是“关关几雎鸠”,也可以是“关关雎鸠和”,增加的信息,可以是鸟的数量,也可以是鸟叫在做什么。
当然,中间加一字,还可以加入其他形容词,对雎鸠进行描述;也可以在句末加入其他动词,讲述雎鸠的行为。
二、节奏感更强
由于汉语双音节化趋势非常明显,四言诗基本上只有一种结构,即“二二”结构,除掉虚词,我们看一些例子:
1.关关雎鸠……窈窕淑女
题主好,我试着回答下你这个问题。大家都知道,诗歌在秦汉以前,《诗经》中所记载的,大部分都是四字一句的。大约在汉魏时期呢,出现了五言古诗的形式。到了南朝的时候,更进一步,出现了五言律诗的雏形。那么五言诗四言诗有什么有利的地方呢?我觉得应该从语法结构上来看,五言为语法结构的完整性,在诗中运用提供了便利。可以使诗人在遣词用句方面更加的活泼,而不至于在句式构成上受到制约。不仅可以用主、谓、宾句式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,还可以加以定、状、补语,对句式进行补充,可以达到丰富诗词创作的目的。
我举两个例子,来具体说明一下。
《诗经》中的《关雎》:
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,
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
我把它改成五言,就可以是这个样子:
关关两雎鸠,偎在河之洲。
窈窕谁家女,君子总好逑。
再改一首五言的,孟浩然的《过故人庄》
故人具鸡黍,邀我至田家。
如若权衡利与弊,
五言利比四言多。
一是节拍增半拍,
促缓相间荡层波。
诗句铿锵音韵美,
节奏和谐宛若歌。
二是内容增量大,
相关信息广包罗。
一字之多情景变,
诗情画意见宽颇。
一、从表达方式上说,五言诗比四言诗更有容量。“四言”要用两句表达的,“五言”用一句即可。锺嵘曾总结:“夫四言文约意广,取效风骚,便可多得,每苦文繁而意少,故世罕习焉。五言居文词之要,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。”比如《周南 葛覃》:“黄鸟于飞。”而五言诗《行行重行行》:“秋蝉鸣树间。”前者只写出黄鸟飞行这一动作,而后者多一个字,就有了修饰语“秋”,动词后有补充语“树间”,表意详尽。
二、从诗歌节奏上说,五言诗比四言诗更富有音乐感。四言诗节奏基本上就是二二节拍,五言的句式比四言诗每句增加一个字,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,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。比如《诗经》里耳熟能详的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”都是二二节拍;而五言诗“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”两句是二一二节拍,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两句是二二一节奏。四言诗节奏缺少变化,显得呆板;而五言诗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,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,显得灵动,更具有音乐感。
三、从句子的组合方式上来说,五言诗的句子组合方式不断变换,得以与感情的起伏转折相应,因而能适应多种感情的表达需要。四言诗大抵是“主语+谓语”式组合,而五言诗可以有“主语+谓语+宾语”的完整句式,也可以是“主语+谓语+补语”,还可以是“主语+状语+谓语”等等多种组合,这样有利于表达人的不同的细腻的思想感情。
历史的潮流向前发展,五言诗一直到唐末,都居重要地位,而后又被七言诗、七律诗取代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技发展利比弊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科技发展利比弊大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